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史话:厉害了!一个电白观珠学霸的生平简介(粤西·茂名篇)

大炮桶 涯话传媒 2020-10-27

关注『啀话传媒』  涨涨知识  每天懂啀话多一点





  那是2005年的夏天,初中刚毕业的我,在校长的带领下,来到电白县政府小礼堂。来这里干什么呢?其实一开始我也不知道。直到进了礼堂,大堂上挂着『振兴电白广州联谊会第XXX届谢申奖学金 XX专项奖学金 颁奖大会』横幅,我才意识到我是来领奖的。奖金当然没有多少,也不记得有多少了,而能记住的是『谢申』这个名字。回家之后,我便打听关于他的事迹,但也没打听到太多信息,只听说到他是观珠葛山那一带人;他的事迹,在高中以前,我知之甚少。

『谢申奖学金』颁奖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伟大的领袖Chairman Mao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得到前辈的奖励,自然要记住他的功劳,发扬他的精神。多年以后的我,总算找到了一些关于谢申老前辈的事迹。为了表示感激,大炮桶将分三篇,带大家粗略了解老前辈的事迹。今天先带大家了解谢申老前辈的生平。

(原图:1913年的Chairman Mao)

(原图来源于网络)

生于斯,志于斯


  1898年,正值晚清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个人命途多舛;就在那一年8月23日,在电白县观珠的石湾村(与前文所说的葛山是一河之隔),一个男孩诞生了,他的名字,就叫做谢申。

  从明朝嘉靖年间先祖谢正发由福建上杭迁到电白观珠五一的热水湖一带开始,到谢申老前辈这一代已经是十五世。谢氏祖祖辈辈,勤劳耕作,以五一为中心,向东发展到河垌旱平乃至沙垌马踏一带,向西发展到晨光葛山石湾一带。谢氏世世代代务农,耕田是祖业;对于大多数人,除了继承祖业之外,可能不会去思考农业、土地及其背后的家国命运;而谢申老前辈不一样,从小随父母在农村务农,他目睹当时农作技术的落后状况,就立下为农业科学献身的意愿。

谢申老前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霸求学路


  对于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就算一时拥有抱负,受限于实际能力,也难让抱负成为现实。而谢申老前辈是一个集理想和才华于一身的学霸,年少时立志于改善中国农业状况,然后就一步一个脚印在求学路越走越远,进而实现心中理想。

民国时期南方耕田场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先后在现石湾小学、现观珠中心小学(原电白县第七区第一小学,校址在今天的汪氏宗祠)和现电白一中(原电白县立中学,校址在今电城镇的电白四中)求学。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92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当时广东唯一的农业学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选读农业化学系。由于他学习勤奋,深受当时系主任的赏识和提携。在校期间,曾先后在校刊《农声》上发表了《作物之轮栽》、《绿肥之研究》等十多篇学术论文。

  1924年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成立,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广东大学农科学院(1926年改为中山大学农学院)。家庭困难的谢申,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在该院农化系学习。到了192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学士学位,成为中山大学第一届毕业生。

中山大学文明路旧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毕业参加工作后,谢申不忘记继续深造。1935年夏天,谢申受中山大学派遣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壤学硕士学位,1937年学成回国。

  他求学深造的毅力和决心,除了得到中山大学的支持,也得到老家谢氏族人的支持。为了支持他的学业,谢氏全族赞助了一年的收入,供他深造。当然了,求学路上最关键的恰恰是他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求学路上排除万难,不断前行。

学霸科研简历

  在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和中山大学就读期间,谢申老前辈的科研生涯就开始了。在中大毕业之前,他就为著名水稻专家丁颖老前辈(高州人)当助手。由于同乡加助手的关系,丁颖老前辈为谢申老前辈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指导意思,这让谢老前辈在科研道路上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丁颖老前辈(网络图片)

  1927年毕业后,谢申前辈曾先后在广西和广东省农务局和农业试验站任技士;1930年回到中山大学广东土壤调查所工作,在土壤学界老前辈邓植仪教授(东莞人)的带领下工作。193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又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土壤调查所技正、所长、教授、农化系主任、院学部主任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主任和华南农学院土壤农化系主任。

1939年谢申教授(右一)调查云南澄江的土壤调查

(来源见图片右下方的水印)

  在日本全面侵华时期(1937-1945),即使跟着中山大学在云南、湖南、广东粤北山区到处转移,他仍然坚持研究工作。除了长期开展土壤调查研究工作,他还长期从事华南红壤肥力演变、土壤肥力的培育、低产土壤特性和改良利用的研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某个时期他的科研工作被迫中止;度过那个时期后,他虽然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但仍然坚持开展科研工作,特别是红壤研究(红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是中国南方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与黑土地不同,红壤养分不足,土地不肥沃。)。

中大农学北迁到湖南宜章时谢申教授的住处

(图片来源见水印)

  谢申一生发表论著40多篇,涉及土壤肥力、作物栽培、作物生长障碍因素的土壤环境、农业生产布局等许多方面,成为中国土壤调查和红壤利用改良的先驱之一。

南方广泛存在的红壤

(网络图片)

学霸执教生涯

  正所谓科研与教学不分家,谢申老前辈不仅是优秀的土壤学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学家。

  从1937年开始执教,他曾先后主讲过土壤学、肥料学、土壤管理学、土壤农化分析、土壤肥力专题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编写过多种教材。这些教材在教学上都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搞科研的同时,也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一直到84岁高龄,还坚持带完最后一位硕士研究生。

谢申老前辈长期工作的华农

(网络图片)

  谢申老前辈一生刻苦求学,对故土养育之恩深怀感激之情。退休之后,他开始关注老家的教育事业。早年的艰苦经历,使谢申老前辈意识到求学路上需要足够的物质条件支撑。1990年8月1日,老前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临终前把生前节省下来的部分遗款献给家乡作为奖学金,以激励家乡更多学子求学成才。谢申老前辈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毕生的教育事业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结语

  谢申老前辈生于农村,从小怀有改变农村的理想;作为一个学霸,他以他的方式改善了农村的面貌。他一生获得的荣誉非常多;到最后,他又选择以回馈家乡的方式,让理想落叶归根,进而重新萌发。

  理所当然,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图文:大炮桶

(全文来源于网络的图片均作了标注,版权归原拥有者)

参考资料:

1. 茂名新闻网:《茂名历史名人:谢申》(见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

2. 『振兴电白广州联谊会』公众号文章:《谢申奖学金简介》.

3. 《电白县观珠镇尖山热水谢氏家族简史》(来源于重建谢氏宗祠筹委会,2014年1月26日).

4. 百度搜索信息整合.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在其他公众号或网站转载;需转载的,请与大炮桶联系。)

『大炮桶』专题

——亦真亦假,对イ厓话相关历史、人物的『吹嘘』场地

↓精彩内容↓


  ^-^ ^-^如果你有什么感兴趣的内容、私藏的イ厓话(涯话/崖话/啀话/哎话)资源(例如好玩的录音、视频等等)或者对大炮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或 Email: 1025529624@qq.com 与大炮桶分享^-^。

  大炮桶也欢迎大家把『啀话传媒』公众号分享给更多对イ厓话感兴趣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传播イ厓话、分享イ厓话。微信扫码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啀话传媒

每天懂啀话多一点

啀话知识分享第一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